土豪”造车团:云造科技的智能硬件爆款梦
来源:www.udows.com 发布时间:2015-10-23
出生于1989年的邱懿武好像从来没担心过融资的事情。
本月初,就在智能硬件投资遇冷、大家都在着急找钱的时候,他在两年前创立的云造科技宣布获得由顺为资本领投,富士康、高通、真格基金、米仓资本、银杏谷资本等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投资。
这是一个颇为豪华,涵盖供应链、资本、设计、互联网等多领域资源的投资阵容,也是邱懿武有意选择的结果。和投资方一起,成立两年、深具设计基因的云造科技想要做的,是出货量10万台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爆款。
目前看来,一切进行得颇为顺利。10月15日,云造科技的新品云马C1智行车登陆淘宝众筹,3天后,众筹资金达到300万人民币。
挑选投资者的创业者
早在2011年,当邱懿武还在浙江大学读书的时候,投资人就已经找到他。
彼时,随着传统设计转型,大家都看到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作为国内重要人才输出地的浙大就成为资本寻找项目的一大矿脉。获得过包括红点奖、IF、IDEA国际设计奖等十余项国际设计大奖、后来成为浙大红点奖参赛团队指导的邱懿武,自然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投资唾手可得,但这位设计师却颇为冷静。“当时我并没有下定决心,想清楚到底该怎么做、为什么要拿钱,”邱懿武说,“有的人觉得你的工业设计好,有的人觉得你的人不错,有的人说项目不错,但我没想明白他们投资的逻辑是什么。”
2013年,和几个浙大同学一起,邱懿武创立了云造科技。一开始做的是承接设计外包的工作,但和其他有实力的设计师一样,云造团队一直想做自己的产品。邱懿武思考,创业需要选择一个大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没有被网络化改造的、同时和大趋势相关。几方面因素结合之后,云造选择了电动车作为切入口。
投资人再次找上门来,邱懿武却有了自己的判断:要选择有战略意义的资本。2014年,拥有阿里十八罗汉背景的米仓和专注智能硬件孵化的太火鸟出现,用一句“你是设计师,我也是,所以更懂你”打动了邱懿武,投入几百万元成为第一笔天使投资。钱拿到手不到一个月,邱懿武看到小米发布一个空气净化器,意识到做智能硬件应该和小米生态接近,于是又马上联系了顺为的投资人。
很快,邱懿武就和雷军见了面。“总得要点钱。于是我说,那就五百万吧,对方问,美金还是人民币?”不过,虽然雷军当晚就决定投资,但目前云造的产品还没有进入到小米生态链中,顺为的支持,更多是在资本和营销层面。
在生产方面参与更多的,反而是A轮投资者富士康。今年初,阿里在和富士康开展合作,邱懿武也借着这个机会见到了郭台铭。郭台铭发现,云造团队适合做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但是供应链层面薄弱,而这正是富士康最强的优势,二者可以互补,于是一拍即合。
富士康在生产管理、模具、供应链、物流等方面给云造提供支持;云造也拓展了富士康此前没有大规模做过的电动车类目。而长于芯片的高通,则是希望在机器人大趋势下能够提早布局好一点的团队,和云造一起在未来智能化、信息化平台上进行结合。
另一个更加重度参与的投资者,是刚刚加盟真格基金的李剑威。决定投资云造时,是他加盟真格的第一天,连名片都还没有印出来。投了多个智能硬件公司的李剑威深入参与到了云造的产品设计中,“包括我们产品的定型、做成什么样子、如何定义、具体功能、电池组用怎样的方式、动力驱动是全电动还是助力……我们每天都在微信上不停地讨论。”邱懿武说,引入真格,也是关注他们在商业逻辑和判断上的优势。
主体不赚钱,配件赚钱
云造的第一款产品,是带有尝试性质、设计颇具现代感的可折叠电动车X1。这款被邱懿武认为是初次练手的产品,曾经把投资人吓得够呛。
“当初我们是蛮担心的,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看到懿武第一个产品,我跟我的合伙人快崩溃了,跟懿武讲,你这个产品如果给雷总看,一看就崩溃了,”米仓资本的CEO沈振说,“后来懿武迅速引入了70后、80后、90后,把设计的平衡力运用到了整个公司管理过程中,很快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性感的产品,终于可以去推向市场。”
而流程理顺之后,很快邱懿武就把目标放在了爆款上——在他的定义里,十万量级以上的产品才能算爆款。
“我们有蛮多年轻的设计师,对于用户群本身的需求洞察就会比较明显,其实也是从我们自己的生活细节来的。”邱懿武说,刚毕业时,大家都是合租、房间很小,出门不愿意挤公交车、有些地方又没有地铁、工资还不够打车,这样年轻人需要有自己的出行工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他说,“我们觉得自行车这个品类是最好的,对于年轻人而言,就是早上九点钟上班,你恨不得8点50起床,9点赶到公司,省时省力省钱,这些都是从年轻人的出发点考虑,我们就根据这些需求去做。”
最终推出的云马C1,是一款主要面对年轻人群体、外观像自行车,但是具有电动推力的“智行车”,除了带有电池、可以提供骑行助力或者转化为电动模式,云马C1还配有对应的APP进行数据、积分、社交等功能,而且相比同类智能电动车产品,定价颇有杀伤力:1999元。
全程参与设计的李剑威对此颇有心得:“我之前也看过很多智能出行的方案,感觉短途出行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产品?要真正符合用户需求,他的需求在哪里?我看我家的自行车,我就觉得首先最好是电动的,应该设计更好一点,应该长得像自行车,而不是奇形怪状的。”
放眼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电动车,云马优势何在?虽然邱懿武和李剑威都认为,真正的竞争者还没有出现,但顺为基金CEO许达来说竞品确实存在,而云造科技的优势在于对年轻人的理解。
“应该说这类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些竞品,不过我们为什么看中云马呢?这个产品是为年轻人所做的产品,我们的目标客户就是年轻人,年轻人做的产品给年轻人用,逻辑上是对的。”许达来说。
而要成为爆款,价格至关重要,要让10万人为昂贵产品买单,难度太大。“价格是一个大问题,你随便去一个电动自行车店,好一点的车都要接近三千块钱,有没有可能,有一个很亲民的价格?我觉得今天的价格就很震撼。”李剑威说。
邱懿武说,1999元的售价,可能对于其他公司来说甚至会低于成本价,但是通过供应链管理,云造可以做到。以十万台出货量为目标,前期云造已经投入了近千万元用于模具、研发和供应链整合上,所需配件全部自己开模生产,在量产后将实现成本降低。
而目前,云造科技已经储备了万台规模的C1现货。虽然并没有告知具体的产能,但邱懿武表示由于打通了供应链,云造能够用“传统电动车一台、我们三台”的速度进行生产,后续产量不是问题。
不过,低价带来的制约也非常明显:车体本身利润并不高。在配套生态的发展还并不明晰的初期,云造科技的盈利模式何在?
“就是GoPro的商业模式。主体不赚钱,配件赚钱。”邱懿武说,目前云造科技已经为智行车准备了诸如车篮、手机架、水壶架、“女友专座”等配件,预期配件将带来更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