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某某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详细内容

认清形势 创新思路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来源:http://www.udows.com 发表时间:2016-05-18

同志们:

大家好!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刚过,我们就来到山西开会。“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里号称“表里山河”、“三晋大地”,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刚才薛书记讲山西是三个重要之地: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国革命重要根据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能源供应基地。我们来到这里更能亲身感受山西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国革命发展历程,感受山西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新时期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中推进工作。这次会议在山西召开,主要考虑到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在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便于各地学习和借鉴。这次举办农业网站发展论坛,同时召开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各方代表聚集一堂,请国内著名专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举办讲座,中国气象局同仁介绍经验,山西、北京、吉林等省区市单位和有关企业作典型发言,大家共同交流研讨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很有意义。我谨代表农业部欢迎各位代表参加会议。今天,薛书记在百忙中亲临大会作重要讲话,孙连珠厅长、左义河副厅长也到会并介绍山西经验,我们非常感谢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省农业厅以及有关各方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今年这个会议,恰逢建国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工农城乡关系不断改善。

与此同时,作为新技术革命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作为新兴的生产力,信息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得到了可喜的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属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60年来我们既要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同时也要推进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从农业农村发展来看,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因素,农业信息化关注的是产业化改造问题,农村信息化关注的是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已基本完成,在农村地区农业已不属于传统的主导产业,在农村居住的人群多数已经不再单纯从事农业,这种情况下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并行不悖。但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粮食安全、农村事业发展、农民社会保障等众多发展问题交错而至,所面临的任务和困难远远大于上述发达国家,在这样的国情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适应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国际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由传统体制下的工作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工作框架转变。从农业发展阶段和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划分,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建国以后到1986年)

20世纪70年代以信息技术开始进入农业领域为特征,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进入起步阶段。1979年我国引进农口第一台大型计算机-Felix C-512,主要用于农业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分析等。1981年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7年农业部成立信息中心,开始重视和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二)发育阶段(1987年到20世纪9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末,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逐步推开为特征,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进入发育阶段。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发展,1992年农业部制定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方案》,成立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领导小组,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与规划指导,农业信息工作被提到重要日程。1994年成立主管信息工作的市场信息司,随后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相继成立了对口的信息工作机构。1996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建成开通,并为省、地农业部门和600多个农业基点调查县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统计数据的计算机处理。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信息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开始进入政府推进、有序发展的新时期。

(三)快速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

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注重农业信息服务为特征,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农业部启动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2003年建立了以“经济信息发布日历”为主的信息发布工作制度。2006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2007年出台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全面部署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此外,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成为全面快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农业部门一项重要职责,同时,积极引导推进信息服务社会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智能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开发应用越来越多的同时,国家通过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广播、电视、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网络等渠道基本解决了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初步建立起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3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全国有3000多个网站与此建立了链接。全国超过3/4的地级和近一半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通过多年的努力,覆盖省地县乡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二)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信息由开始时的搞统计报表和汇总计算到建设农牧渔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各种各样内容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开展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对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关系进行分析到对主要农产品分品种总量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由对宏观决策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主到既为宏观决策与管理也为微观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服务,从生产经营、政策、科技、气象等信息服务为主到以市场信息服务为主,市场信息服务又由实时价格、供求趋势、预期价格等信息服务到农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等全方位信息服务,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而呈现出了服务渠道与方式的多元化,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信息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力拓展和提升。

(三)组织体系初步形成,管理指导不断加强。农业部先后成立了信息中心、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区市农(牧渔)业厅相继成立了市场信息处和信息中心,地(市)、县(市)有了市场与经济信息科、股,乡镇有了信息服务站。2001年农业部发布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2004年发布了农业部七大体系中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之后还形成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建设意见、实施方案和信息体系建设框架等,明确建设方向、目标和任务,加强指导推动,各省(区、市)积极探索,基本上都把农业农村信息化列入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强体系建设和发展模式的探索。

(四)政府与市场推动并行,多元化力量并举。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政府处于主导和引导的地位。与此同时,必须注重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驱动。近年来,农业部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引导、规划制定,积极探索各种信息服务方式。各相关涉农部门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如中央组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委相继启动或实施了不少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同时,科研教育机构、协会学会、农业农村合作组织、工商企业、电信运营商、IT企业等利用自身优势,提供了很多或公益性的或商业化的服务。

(五)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农业部实施了“三电合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金农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中央其他党政部门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各地积极探索创造了“农民信箱”、“千村通”工程、“12316新农村热线”、“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等一批卓有成效的发展模式。电信运营商、IT企业等开展了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多元力量协同作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案例层出不穷,公益性服务和商业化服务联袂演出,新型体制和机制正在不断完善。

回顾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与国际接轨,在顺应国际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来推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必须加强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顶层梳理,强化规划计划,体现工作的科学性;必须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找准工作定位,适时总结研究和提炼,把握工作的规律性;必须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式,推动工作富于创造性;必须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引导和支持,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提高工作的协同性。信息工作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在新时期提升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随着“三农”重中之重战略的实施和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事业一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等新形势和新任务,都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现代农业是由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的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现代农业,在生产条件控制、生产技术传播和市场信息传递、动植物疫病灾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和环节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市场流通信息化、资源环境保护利用信息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从而达到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发展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一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设施的应用,切实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与社会管理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二要通过多种网络渠道提供信息服务,加快政策、科技、市场、气象信息和文化知识向农村传播,支持亿万农民享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三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共享、互动的平等关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转变政府职能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农业领域广,时空变化大,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程度较低,信息需求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对政府服务和支持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更高。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以更加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率的方式进行调控与服务。一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通过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适用手段,建立快捷、便利的信息渠道,及时发布信息,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二是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经济运行动态和社会情况,以便更科学有效地进行调控。三是要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及信息服务融于“三农”工作,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方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推进农村信息服务技术发展。

2005年以来中央连续五个1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其中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这里,是把提高农业信息化明确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和重要任务。并且该1号文件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单独作为一条工作部署,要求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其中2008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写了一条“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内容,强调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等。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发展农村信息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6年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近年来下发的文件及规划,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对其方向、目标和任务都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

在社会实践的有力推动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如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形势喜人,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大趋势及诸多新挑战,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和信息服务工作还远不到位,区域发展很不均衡。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形势,把握工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深入研究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三、当前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几项重要工作

新时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任务艰巨,涉及范围广,现就几项重点工作强调一下。

(一)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信息化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我这里举两个例子:一是近年农业部组织开发了“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该系统能对供求信息自动配对、撮合交易。系统自2005年起启用以来,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发布平台,引导近40万台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作业。二是近年农业部大力推广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以二维码耳标识别方式,采用专用移动智能终端,记录各环节的全程信息,为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截止2009年1月,动物溯源已在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推广应用,耳标已突破15亿个,终端达8万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技术应用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展开,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

二是积极开发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

三是加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预测预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健全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

四是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大力促进农村网络增值服务、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贸易。大力促进电子金融、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务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水平及信息服务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抓紧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当前,主要是要做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多次强调要做好金农工程,它是国家重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一期由农业部牵头、粮食局等单位配合,共同组织建设。目前,农业部本级项目全面展开,地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各地很不平衡。部本级项目实施单位部信息中心要抓紧实施,在完成部本级实施任务的同时,配合部金农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做好有关应用系统部署和地方项目指导工作。各地方项目建设单位要积极争取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门支持,有国家补贴资金的西部地区要尽快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中东部地区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按金农工程项目建议书要求做好各项项目工作。各地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理念,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互动联动,协调配合。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和指导管理职能,信息中心要抓好具体工作的实施,协调落实各项举措。要按照“目标一致,标准一致,系统对接,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金农工程一期建设。各级信息中心要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依据建设实施任务分工,进一步做好部本级和地方项目建设实施和各有关应用系统的部署工作。在各应用系统的设计研发中,要与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听取业务部门需求意见,并根据工作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应用系统。

在总结近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部2010年将继续实施 “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项目,重点推进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县域范围内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一体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发挥信息服务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区域信息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各具体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农业部的总体要求,在省级农业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近几年农业部下发的关于“三电合一”项目建设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及标准规范,抓紧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各种信息服务模式。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我部开展了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在全国确定了100家示范单位。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大家要进一步认识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谋划,勇于创新。目前,要积极争取以适当的方式立项,同时加强示范工作经验交流。

(三)认真拓展农业电子政务应用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提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视为农民提供涉农政策、科技知识、气象、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信息、劳动力转移、教育、合作医疗、农用地规划、乡村建设、灾害防治等服务”,“提供市场与经济运行、农业与农村等方面的信息监测与分析服务”,等等。

积极拓展农业电子政务应用,应积极探索政务公开工作的新模式。一方面,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发布热点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政府信息,不断提升信息发布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主动、及时地发布权威政府信息,引导公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工作,为事件的妥善处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围绕进一步提高农业市场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动态监测系统,提高对农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积极拓展农业电子政务应用,领导重视是先决条件。各级农业部门应该注重服务和实效,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为发展电子政务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和信息的规范管理极为重要,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四)努力探索农业电子商务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在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研究制订行业电子商务规范,切实做好重点行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推广具有行业特点的电子商务经验,探索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近年来,农业领域已在探索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如吉林玉米、广西蔗糖等一些农产品销售的做法;如中华粮网(郑州)对托市小麦等提供网络交易服务平台的做法;如福建超大农业,实现了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全程网上供应链管理。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小规模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市场的对接困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非常突出。在物流环节,很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储存的特点,在保鲜、运输等处理上较为困难,这使得物流环节顺畅相对于工业品更难于实现。另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相对滞后,也加大了农业电子商务开展的困难。这些原因导致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步履艰难,真正成功的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可谓凤毛麟角。怎样突破农业电子商务瓶颈,为用户(包括农业生产加工、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和农产品消费者)提供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的服务,创造出传统方式所不能提供、提供不了的产品和服务,尽快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首先,政府引导。政府要负责统一规划,引导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完善管理体制;要多方争取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系统建设;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现代冷链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营造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二,社会参与。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基层信息员、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通讯公司、网络公司等,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电子商务建设与应用。

第三,疏通渠道。着力探索全流程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及应用,以完成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有效解决农产品供求难题。

四、几点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网站的发展与管理

目前,尽管农业网站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对农村居民需求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不够,绝对数量不足,网站结构不尽合理,内容及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要充分认识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网站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各种信息的获取速度,加快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网站发展必须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做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政府农业网站要继续坚持服务宗旨,强化公共信息服务,同时还要考虑和策划利用市场资源,引进社会力量做大做强,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路子。举办网站发展论坛等多种形式交流总结经验,开展社会优秀网站的推介工作,都是积极的有效的方法,值得坚持和推进。要加强农业网站协会的工作,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公益性服务也可以探索有效的实施方式,今后政府要做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可以而且有必要通过招标等方式,让社会信息服务组织发挥作用。并要采取有效形式扶持社会网站的发展。

(二)进一步做好信息中心工作

各级农业信息中心,是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要在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有充分的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完成光荣使命。要坚持做好通信、网络、网站等保障,加强信息安全工作。要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做好重点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着力抓好农产品网络促销,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要努力做好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工作。注意钻研信息技术。善于研究性地推进事业。各级信息中心要在不断提升技术、加强网络跟踪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发挥信息集散和现代媒体作用,特别要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要善于发现新情况,分析新情况,强化自己的信息产品、及时敏锐地反馈动态信息,为领导宏观决策和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支持。

部省信息中心联动推进工作,是成功的工作模式。目前主要有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卫星视频会议、同城联网、信息联播、“一站通”和网上展厅等。要注意并善于及时沟通。部信息中心在承担工程项目时,要注意先同地方商量,商量好了再部署实施。地方有什么好想法好建议,也要及时提出。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和办法,有良好的运转机制。

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明确的工作任务。部信息中心连续5年召开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也是在探索多元力量协同共进的路径与方法。在这方面,各级信息中心也有责任协助做好工作。

(三)要注意处理好若干关系

做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九龙治水”的关系。目前很多部门都在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据反映,地方特别是县、乡政府也有一定综合协调、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压力。首先应当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九龙治水”的现象,对于有利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举动,作为农业部门应当依靠自己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基础及优势,发挥好引领作用,注意与基层共同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

二是处理好项目建设实施单位与有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系统内所有业务部门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方面有些地区还存在着认识不够统一、协同不够等问题。项目建设实施单位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必要时可开展培训,要重视并做好与有关业务部门的交流对接,协助梳理工作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处理好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关系。在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过程中,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就是一个人的左右手,要按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共同探讨、密切配合。行政管理部门要注意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工作的有序协调进行,事业单位要积极主动,做好承担项目实施、技术管理和信息服务工作。

四是处理好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的关系。政府部门在充分发挥建设与服务主导、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企业广泛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培育活力,发挥合力,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是处理好应用需求与技术选择的关系。要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同时注意考虑技术发展对应用所带来的新需求。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应当重点考虑使用成熟的技术。对于新理念、新概念和新技术,要充分予以关注,注意适时应用。

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性、支撑性事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农村经济深入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任务会更加光荣而艰巨。希望从事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的同志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行动起来,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不断开创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上一条: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农村信息化建设新途径
下一条:山楂酒生产工艺流程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某某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19-68863886
传真: 0519-68863887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www.udows.com (复制链接) 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CMS系统,微营销系统,UMS系统等产品,欢迎来电订购.